为了提升村民的健康素养,带动患者主动参与慢病管理,同时提高基层医疗能力和服务水平,爱游戏健康乡村公益项目经过前期大量调研,今年正式启动村级健康互助小组培养试点。4月29日,央视新闻频道在《新闻调查》栏目中,以《健康管理的乡村实验》为题,报道了顾湲教授带队的爱游戏健康乡村公益项目专家团队在宁夏海原县开展试点的实况。
专题片系统完整的呈现了顾湲教授一行在海原的村级医疗帮扶实践,实地现场拍摄了专家团队对当地村医及群众走访调查的过程,解读了项目专家针对当地基层医疗痛点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对试点的意义做出了进一步阐述。
海原县地处宁夏西海固地区,是一个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当地农村地区慢病患者比例较高,同时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室普遍存在医疗人才匮乏、服务能力不足、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等问题。央视记者在海原县关桥村了解到,关桥村村民2711人,在235名65岁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压、糖尿病、腰腿痛等慢性疾病患者已接近五分之一。
然而,多数村民对慢性病不以为然。关桥村村民张桂花74岁,已有十年病史,近期一周的两次测量血压都发现她的收缩压(俗称高压)均超过了200mmHg红线。村医田彦荣建议她转诊,到镇卫生院或更高一级的医院住院观察,但老人觉得自己状态还好,并不需要进一步治疗。此外,高血压是无法根治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但张桂花记性不好,药经常漏服,吃得稀里糊涂。
在关桥村,张桂花不是个例。报道介绍,近年来,村里高血压、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8%。而伴随快速老龄化同时发生的,是在医疗卫生领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的激增,而且已成为我国人口最主要的健康威胁和公共卫生问题。
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重大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针对这一类问题,由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教授顾湲带队的爱游戏健康乡村公益项目专家团队来到海原县,向当地卫健与医保相关部门、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基层医生展开访谈调研,并深入农村,细致了解当地的环境、生活习惯与慢病管理现状,组织村民健康志愿者培训,开展了极具互动性的村级健康互助小组活动,并在义诊过程中对基层医生进行了手把手的带教。
顾湲希望向村民传递的理念是,慢病不可怕,但需要引起重视,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将病症维持在可控的范围内。
调研的第一站,项目专家团队就发现了村民生活习惯和健康管理意识上的短板。关桥村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偏好是历史地理环境长期形成的,是慢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村医田彦荣说,他平时也向村民宣传,要少油少盐多运动,但大部分村民只是听一听,很难真正落实到生活中。更有一部分村民,信奉“是药三分毒”,只要没有症状,慢病治疗常用药就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
对此,顾湲带来的解题思路是,引导患者从被动就医转变为主动参与,形成以患者为主、医生为辅的“医患同盟共管健康”新模式,由乡镇卫生院医生牵头,村医组织慢性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成立健康互助小组,支持患者成为自己的健康管理专家。3月21日,围绕“慢病管理”和“颈肩腰腿痛问题的预防与康复”两个主题,村级健康互助小组试点开展了首次群体患者教育示范活动。结合爱游戏健康乡村公益项目“健康护照”测评内容,现场开展了互动式患者教育活动,上百位村民来到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很好的调动了村民主动健康管理的意识。
项目期望,在家庭医生团队和志愿者的积极帮助下,让大家在互动互助中逐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知识,快速打开通向健康之路的“密码锁”。
“健康互助小组可以使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形成可落地的组织形式。促进每一位村民在参加各种不同健康互助活动中,学习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改善健康状况,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帮助百姓实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的健康目标,为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落地做出贡献。”顾湲说。
通过本次试点活动,爱游戏健康乡村公益项目也希望继续探索一条路径,为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开展优质、可及、可持续的健康和慢性病管理服务提供一套可行性方案。据悉,村级健康互助小组培养、县级医院帮扶、“岐黄乡村行”基层中医能力提升工程是项目今年发力的三大重点。
爱游戏健康乡村公益项目坚持长期主义,项目在宁夏海原县将持续三到五年时间,不仅会着力提升当地村民的健康素养、引导自我健康管理,也会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增强基层分级诊疗能力,助力乡村振兴。